報告日期:2023-09-20
時間:10:30
地點:院士樓214會議室
主講人:江淩
報告人簡介
江淩,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現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團簇光譜與動力學研究組組長。2007-2009年在日本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做日本學術振興會博士後,2009-2011年在德國弗裡茨哈伯研究所做洪堡學者。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儀器研制等。曾獲中國化學會張存浩化學動力學青年科學家獎等。主要從事大氣化學和能源催化相關團簇的結構及動力學研究。已在Science、PNAS、JACS等期刊發表論文150餘篇。
報告摘要:
研究團簇結構與性能随尺寸變化的規律,對深刻認識和理解物質從分子态到凝聚态的漸變過程具有重大意義。目前,離子團簇由于帶有電荷,易于探測和質量選擇,研究最為廣泛。中性團簇由于缺乏電荷,難于探測和質量選擇,實驗研究非常困難。鑒于上述情況,我們發展了基于大連相幹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實現了質量選擇中性團簇的高靈敏探測、結構表征和性能研究。利用該方法,發現了最小水滴立體結構是由5個水分子組成,打破了前人對最小水滴是由6個水分子的認知,為理解水的微觀結構演化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本報告中,首先介紹這個實驗方法,然後舉例說明它在水團簇結構演化機制和金屬團簇催化研究中的應用。
歡迎廣大師生參加!